2023-08-21 16:12:00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记者 刘 慧
自去年初以来,全球大米价格持续上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8%,至129.7点,为近12年来最高水平,引发人们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关注。专家表示,中国大米常年产大于需,储备充足,国际大米市场波动对我国市场影响有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因素致国际米价走高
“今年全球大米价格上涨的因素与去年有所不同。”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彭超表示,去年全球大米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小麦玉米等粮食品种传导、饲用需求推动,今年主要受极端天气、一些国家大米出口禁令和部分出口国汇率走强等各种因素叠加作用,导致全球大米供应链断裂、价格飙升。
印度等国禁止大米出口是推动全球大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去年大米出口量为2200万吨,占世界大米出口的40%。为了控制国内通货膨胀,7月20日,印度宣布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以外的大米出口,助推全球大米价格上涨。之后,阿联酋和俄罗斯相继宣布暂停大米出口,引起多国市场恐慌性采购,大米价格被进一步哄抬。
极端天气是影响大米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因素。彭超认为,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周期性再现,印度、东南亚、中国等水稻主产国遭遇极端高温干旱暴雨天气。不过,极端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由于水稻生产窗口期长,加之今年全球大米价格高、化肥价格下降,种植水稻收益较高,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有所提升,水稻生产情况或将好于预期。
小麦、玉米和大米等粮食品种之间价格联动性强,小麦、玉米价格上涨预期也会传导至大米价格。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小麦和玉米出口大国,俄乌冲突导致两国粮食出口受阻,黑海粮食运输协议有助于恢复乌克兰的粮食出口,但俄罗斯粮食出口仍受到美欧打压。前不久,俄罗斯宣布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乌克兰粮食再次被迫退出全球市场,全球小麦、玉米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俄罗斯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可能使全球粮食价格上涨10%至15%。
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波动会影响其他商品价格涨跌,从而影响物价稳定。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认为,尽管少数大米出口国能从高价大米中获益,但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食品通胀。当前,许多国家尤其是高度依赖大米进口的国家面临大米价格高企和供应短缺问题,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甚至可能再次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继续发挥市场“压舱石”作用
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专家表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米生产国,水稻产量常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占全球大米产量的28%左右,且常年产大于需,储备充足,自给率超过100%,在全球大米市场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我国大米对外依赖程度低,印度禁止大米出口和全球大米价格飙升,对我国大米市场影响不大。”益海嘉里集团大米事业部专业副总监张慧卓说。
从进口看,我国进口大米主要是为了调节需求和饲料替代需求。去年,在国内外大米价差大、大米饲用需求增加以及进口结构调整等因素叠加作用下,我国大米进口量达到619万吨,同比增长24.8%,首次突破532万吨的进口配额。今年进口大米价格受离岸价格大幅上涨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的双重影响,大米进口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81万吨,同比下降49.6%。
“为了确保大米进口稳定性,我国各类进口主体也在推进大米进口多元化,避免来源地和品种过于集中带来的进口安全风险。”彭超说。一方面,推进大米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我国大米进口来源地包括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等主产国。从去年10月起,我国开始逐步减少印度碎米进口,印度已从过去几年中国最大的大米供应商滑落至第四位。另一方面,推进粮食进口品种多元化。减少大米进口的同时,增加饲用小麦进口。今年上半年,我国小麦进口量达到792.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2.1%,能够有效对冲大米进口下降对国内饲料市场的冲击。
“我国大米市场平稳运行具备稳定自给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保障。”彭超说。面对国际粮食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国家鼓励双季稻种植,早稻面积持续恢复,中晚稻整体生长形势良好,黑龙江、吉林等主产省个别地方水稻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但占比较小,对全国稻谷供需基本面影响有限。目前,各地正在全面开展农业救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精心抓好未受灾田块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水旱等灾害防御,落实单产提升措施,努力实现粮食多增产。
大米供需维持新的动态平衡
全球性大米危机会不会演变为全球性粮食危机?专家分析表示,大米的消费区域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全球大米的供需是总体平衡的。当前的粮食保护主义使得一些国家限制大米出口,造成阶段性价格上涨,但不会危及全球粮食安全。
由于印度禁止大米出口,越南、泰国大米出口价格飙升,促使大米进口国寻求新的大米进口渠道和进口替代品种。缅甸是世界重要的大米出口国,预计未来几个月大米出口将激增。经过阶段性调整之后,全球大米供需会从原来的静态平衡逐渐走向新的动态平衡。
短期看,恢复粮食自由贸易是确保全球大米稳定供应的重要渠道。李军认为,全球大米产销呈现生产集中、消费分散的特点。全球大米出口国主要集中在印度、泰国、越南、缅甸、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大米的国家众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大米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能够促进全球大米供需平衡,然而一些国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扰乱了全球粮食贸易秩序。面对全球大米危机,国际社会应敦促印度取消大米出口限制,稳定全球大米价格和供应。
从长期看,面对国际粮食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各国应进一步提升粮食自我保障能力,支持粮食生产,增加粮食库存,以减少对国际粮食贸易体系的依赖。非洲是实现全球粮食安全的重点区域,一些非洲国家在中国的帮助下不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水稻产量大幅提高。其中,马达加斯加从湖南引进的杂交水稻已经连续取得丰收,有望成为第一个实现粮食自给的非洲国家。
标签:
- 加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启动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试点很必要
- “双减”后如何在满足学生多样需求方面做“加法”?
- 处于生理活跃期且心理发展不成熟 高校开设公共卫生必修课很必要
- 价格低于相应蔬菜零售价 西安投放约1万吨政府储备蔬菜
- 深受年轻消费群体所青睐 国潮风商品成为年货新选择
知识
- 他把银行卡卖给骗子,“黑吃黑”“截胡”十万元
- “老司机”4S店试驾豪车 结果油门当刹车撞了
-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4万个
- 发动巡河志愿者2万余名 “用心护好每一条河”
- 假客服的套路:伪装成大平台客服,层层布局引人上钩
人物
- 浙江两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无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18千米
- 抵返哈尔滨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浙大紫金港校区已解封 有7337人有序离开该校区
- 2021年广东省第七届风筝锦标赛落幕
- 黑龙江讷河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目前讷河市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南头古城,搭建深港澳三地文化创意活动交流平台
- 重庆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推进至全市26个区县
- 四川省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立案审查调查省级政法机关干警58人
- 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部门“云签约”长江大保护倡议书
- 古老长城重焕新生机
- 藏不住了!你同事里有许多“武林高手”……
- 浙江杭州2例无症状感染者系感染德尔塔变异株
- 喜马拉雅的深情和誓言
- 浪漫之城打造山海城一体新地标
- 让老年人更适应数字生活
- 内蒙古通辽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
- 徐州无新增确诊病例 核酸检测55515人结果均为阴性
- 甘肃培树“农家巧娘”增技能:返乡创业掌勺又“掌柜”
-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一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 上海本轮疫情涉及闭环管理的医疗机构全面恢复门急诊
- 青年学生成艾滋病感染高发人群 “社会疫苗”如何打?
- 内蒙古满洲里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当地开展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 江西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上饶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 中老铁路上会四国语言的列车长:用心维护中老友谊的桥梁
- 海南首次发现有环志的世界极危鸟种勺嘴鹬
- 一场“网络劝生者”和“网络劝死者”的战役
- 内蒙古通辽新增本土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各1例 轨迹公布
-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姚庆艳接受审查调查
- 宁夏4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已治愈出院
-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发现2名初筛阳性人员
- 生活在闹钟里的丈夫:自己迟一秒,渐冻症妻子就会多一分疼
- 辽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新增
- 11月28日16-24时,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现有防疫工具还有效吗?
- 黑龙江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 这辈子一定要去趟这个公园 在这里“有种爱叫放手”
- 那年今日 | 一张漫画涨知识之11月29日
- 寒潮预警!我国中东部迎大范围降温 黑龙江等地降幅可达12℃
- 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和霾天气